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陜西古建筑木雕的發展。
中華民族的古建筑木雕藝術具有豐厚的傳統和鮮明的民族特色,可謂雕工精湛、主題鮮明,使人看了驚嘆不已,贊不絕口。古建筑木雕工藝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一絕,早已享譽海內外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,都有很多保留至今的用木雕做裝飾的古建筑,這些古建筑不僅是文化的象征,更是當地人們的精神依托。通常把藝術分作欣賞性和實用性兩種,可是在建筑雕刻上這一界限往往是模糊的,難以分別亮著的功能。如門鼓之于門框,柱礎之于立柱,既是為了固定和承重,但也是一種裝飾;就連一個小小的瓦當,也是為了防水。這種裝飾與使用功能的結合,靠歷史經驗的積累,逐漸達到技藝的嫻熟和體系的完美。
古建筑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,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為“精細木工”。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,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,不易變形的樹種。采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“樹根雕刻”。木雕有圓雕、浮雕、鏤雕或幾種技法并用。古建木雕離不開對木質的選擇和技法的運用。通常,對木質的選擇十分慎重,木纖維的橫向結構要緊密,這樣不易開裂。木質要十分細膩,具有一定的韌性,便于用刀。木雕的強度也很重要,以保證可好的作品不輕易變形
中國古建筑木雕,世代相沿。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五個特點:一是有豐富的題材內容;二是有嫻熟的構思設想;三是有精工雕刻技法;四是有恰到的觀用結合;五是有講究的家具裝飾。像古建木雕這樣歷史悠久、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,使我們民族文化的財富。不搶救它,就不足以全面了解中國文化的過去;不保護它,就不能預知我們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的未來。
充分挖掘古建筑木雕文花,把古建筑木雕作為發展文化產業新亮點。古建木雕工藝作為地方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經濟價值已日益彰顯,其發展空間巨大,前景十分看好。
中國古建筑木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技藝,值得開發的還有很多。如果能夠抓住一個細節進行提煉,在結構、材料、構筑手段上加以推敲,就有可能會獲得良好的效果。如果說古建筑木雕是魂,那么現代構建便是手段,兩者相輔相成,才能讓這門古老的技藝在當代迸發出新的價值和活力。
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陜西古建筑木雕的簡單介紹了,相信大家對此都有了一定的認識,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相關想要了解的,歡迎咨詢。